找到相关内容216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因明之源:《正理经》内容提要

    因果同时,如听鸟鸣,推知树上有鸟。   [譬喻]通过类比认识事。如某人从未见过野牛,用家牛作比喻,当他见到与家牛类似的动物时,即判断为野牛。   [圣言]又称声圣教、证言。即通过可信赖人的...经》的这种观点与佛教十二缘起基本一致。   《正理经》的基本内容是十六句义,或称十六谛。现将十六谛简述如下:   【一】。即获得知识的方法、手段。正理派主张有四种。   [现量]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0838504.html
  • 唐代因明研究与敦煌因明写卷(1)

    》以“众疑”判相违决定为不定;  12、批评《文轨疏》以现量和圣教断“声常”宗;  13、批评《文轨疏》对自相和差别的解释;  14、批评《文轨疏》对“无体俱不成”似喻的诠释。  净眼对《文轨疏》的...破的释文。可能是节录者考虑到所录的仅为末后部分,故改题为《因明入正理论后疏》亦未可知。《后疏》除随《入论》文句诠释外,还对现、比二和十四过类作了专题阐说,这是颇不寻常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后疏》与《略...

    沈剑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33538828.html
  • 百法论议

    谈耳;其实佛意以圣教尽皆破之,方极大乘之义也。  法无我者,谓我所执之法也。凡夫法执,即身心世界六尘依报,外道所执妄想涅盘,二乘所执偏空涅盘,菩萨所执取证真如。论云:“现前立少物,谓是唯识性;以有所得...,堵截意识不行,便是不容作意耳。触则引心趣境,盖境有二:其习气内熏者,乃无明因缘所变为境,发出现行,则以比似所缘前尘影子为境。二境返触自心,故名为触。此妄境一现,则违顺俱非境相,含受不舍,是名为受。...

    憨山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0239728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现代僧伽禅修教育刍议

    在一起,而是通过对每一种禅法的实践,从体验中对每种禅法的入手,对定境、定体、心性、转进、归趣参照圣教进行详细地说明,让后来者有径可寻。并且对每一种禅法的实践与说明,考察当今社会众生的根机,而相应地制定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0844404.html
  • 妙云集导读(十九)佛在人间(四)

    益物,但成佛还是在人间。”因此导师特别提到《增一阿含》的圣教:“诸佛世尊,皆出人间,不在天上成佛也。”认为“《阿含经》如此说,初期大乘经也如此说。正确的佛陀观,是不能离却这原则的。”105  五、第五...无边际’的见解,小乘部派中早已存在”100。早已成佛,究竟是在何处成佛的呢?在人间似乎显得太过平凡,应该说是“天上成佛”才够神奇。而色界最高的天,当属摩醯首罗天。于是有此一说出现:天上成佛的方才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4868487.html
  • 谈内学研究

    已之办法,故内学所重在亲证也。然学者  345页  初无现证,又将如何﹖此惟有借现证为用之一法,所谓圣教  也。有圣教,乃可不凭一己猜想。若不信此,亦终不得  现证。世间哲学家即不肯冒险置信圣言,...生现量,此义见真实品。故学虽比量,而是现量方便。  其四、理是无为,学是观察。此乃本其所有而精细审  ,亦得证会无为。  其五、理是不动,学是建立。理皆法尔常住,有佛无佛  不稍动移。学由人兴,故出...

    欧阳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371188.html
  • 论法称的现量观

    、现法。2.比量(Anumāna):随、推理、论证、比、比知、比度、筹。3. 圣教(?bda) 4.譬喻(Upamāna) 5. 义准(Arthāpatti) 6.无体量(...论法称的现量观  李峰  法称菩萨在《正理滴论》开篇就说:  “众人所务,凡得成遂,必以正智,为其先导。……正智有二:一者现量,二者比量。”[1]  现量与比量是理因明学中构成正智的两个基本要素,...

    李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3.html
  • 人生与佛教

    人生问题  的讨论才稍有头绪,不致错乱纷纷,使人有莫衷一是之概﹗  这是因为太虚大师所讨论的不属于空谈,皆是言之有物,持  之有理,和根据佛陀圣教高上一层的缘故呢﹗  二、人生的定义  「人」就是指...全国学者总动员的力  ,历时一年之久,关于人生的问题,而不能予我们指出一  条真实究竟的康庄坦路,这未免太那个了﹗故人生的问题仍  然是成为问题,并未因这样的高潮,这样的论战,就给予一  种具体的解决...

    寄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173971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四十三)

      虽然这一切超出语言、思维的范畴,没办法拿世间的境界与之对应、衡量,但是我们要相信佛的圣教,相信释迦佛绝无妄语,阿弥陀佛绝无虚愿,六方诸佛的劝信绝无欺诳。我们都学过《净土教言》,那里举了仙人父亲...包括广义的礼拜、赞叹、忆念等等。“至心”就是指至极的信心,也就是对于佛光明的信心已经达到无可动摇、不可引转的地步。在这方面已经到了,再也不会退失了。由于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日夜不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31105325732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

    相信正法,才会具正知正见。在这法弱魔强的时代,正信与正见是很重要的。因为在这多元化的社会中,思想开放,信仰自由,各种邪教邪说纷纷出笼,若不具正信正见,就会被邪说所惑。我们学佛者,应以三法印、因果等圣教为依据而信佛学佛,才不会堕入邪见。   人在世间,要遭受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蕴炽盛等八苦,乃至无量诸苦。现在虽然科技发达,物质文明昌盛,但人类还是没有办法超脱人生的种种苦难...

    净公上人

    科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021471481.html